贵宾会官网地址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文本、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其虚拟技术是集成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多种技术手段处理的新成果,通过三维空间来塑造全新、直观、以及更准确的景观设计;另外其独特的设计手段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能充分达到景观的视觉效果。
目前,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平面设计上,逐渐趋向于立体、三维、甚至多维立体效果的视觉、听觉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设计中各种新材料不断被引入:金属、玻璃、橡胶、夜景照明等等,从而整体拓展了景观的表现方法和理念,使当前景观作品更新颖,意义更明确。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多个场馆的建筑都采用了最新的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颖的建筑特色等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效果。因此,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也更应该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提升景观表现形式、整体美观度。
目前的社会环境,传播学使城市景观设计上的“传播(设计师)”与“接受(大众)”两个方面处于平衡对等的关系,设计师不再起到核心的主导作用,大众对设计的认可度、视觉、听觉各方面的反应同样重要。城市景观属于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传播媒介的特点,与多媒体技术一样都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要从是否满足当代人们对景观的需求来评价,所以运用多媒体多技术集成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及景观材料运用,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对景观设计有更直观的了解,这属于人与环境、空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空间环境的模拟,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的虚拟环境。从而让设计理念、文化、景观等信息更直观、更新颖展示出来。
城市景观设计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也不断在转变,主要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文化体现等多个方面。就目前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影响很大,景观从以前的观赏性到如今功能性、实用性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景观设计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且当前社会有许多受科技影响而著名的景观设计实例,比如:美国芝加哥广场的皇冠喷泉(LED技术、艺术、水结合的城市景观作品)、上海世博会、北京世贸天阶、重庆幸福广场水幕电影等等著名的城市景观作品,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结合多媒体技术出现的经典作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整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人们审美观的转变,新颖、刺激、梦幻是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城市景观设计发展至当前环境,已经不止是单纯的设计,而是从文化传播、审美观念、实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整体。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其设计是否被人们所接受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结构多媒体技术手段从视觉、嗅觉、触觉多方面满足人们需求,以及达到城市整体规划的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审美、功能性需求、整体实用性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由于各种新媒体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新颖、有创造性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经典的景观设计涌现,体现了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新高度。多媒体技术运用对于城市景观设计作用明显,要保证高质量的景观设计就需要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景观的效果,让人们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受景观设计的效果。
[1]韩凝玉.浅议景观设计师与媒体的互动[J].新西部(中旬刊),2013,(06):117-118.
[2]刘岚.探析新媒体时代城市景观新生的同质化和异质化发展[J].新美术,2013,(10):129-131.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我国传统园林建造方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艺术中以形写神的要求,通过多种建造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炼与浓缩在园林中营造出自然景观。从我国传统园林建造风格来分析,我国园林造园方式呈现出灵活多样、变化的方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中以流水、植物等元素来衬景,以山石来为主体建筑点景营造园林效果,或者通过空间的对比和先抑后扬的空间序列来制造园林景致,进而通过这些不拘一格的方式营造出园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整体效果,进而让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深远韵味。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园林丰富多变的设计手法,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素材,进而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意境表达和景观元素搭配等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以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的空间组景为例,空间组景主要有以小见大和步移景异2大类,其中以小见大是通过在园林的有限空间内设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此来营造大的意境,而步移景异则是通过改变园林空间的不断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景致的层次、抑扬和虚实等,进而营造出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所以传统园林这种不拘一格的建造方式让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更加具有虚实变化的特点,通过这种组景方式的重复和各类景观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营造出极具变化色彩的园林空间。
在园林建造中体现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园林的建造受到文人雅士所推崇文人精神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大多都具有文人气息,这类园林的主要是以山水鸟虫和花木流水为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合理营造和搭配,在园林的景象中体现出诗画情趣,进而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传统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也受到山水画和田园诗歌等因素的影响,让我国传统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中国诗画的淡雅幽静的美感。传统园林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这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自然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将自然要素与园林造园艺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传统园林的突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环境。
我国传统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注重对于意境的创设,极力营造一种自然悠远的园林意境,这也是我国传统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时受到儒家思想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一定景物来表现园林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正是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充分表达了自然悠远的情感,因此传统园林景象不仅是客观事物的表现,而且也是对园林意境的升华。另外,我国传统园林建造也受到园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而促就了我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风格特点。
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文化建造精华,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合理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来有效推进现代景观设计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传统园林建造理念是推崇师法自然的设计观,我国古人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生态思想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并且也能够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注意景观设计中环境的良好状态,才能更好确保设计品质和效果,也就是说,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形成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在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景观设计内容,尤其在借鉴和发展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园林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园林原本只是为少数上层人士所服务,这是园林建设时期的封建制度所形成,进而直接导致了传统园林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大众,故而在借鉴传统园林建造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突破园林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新的设计领域,将景观设计引入更多建设领域,同时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方案,进而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灵活多变,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创新景观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来合理表达现代景观的意境、空间和元素搭配,比如沿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空间中运用石、水等元素来表达丰富的景观,其中对水元素的利用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形成不同水体形态,或者通过水声设计来营造园林的整体感觉,而对于园林石材元素的运用,传统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是叠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创造多变而丰富的园林地形景观。另外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注意借鉴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而且还要加强中外园林建设方法的融合,其他国家园林景观的建造理念和方法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将其与我国传统造园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效促进现代景观设计思路的不断丰富。比如借鉴法国几何式园林造景手法可以增强园林的轴线感,运用意大利苔地园造景手法可以有效处理地形起伏的情况,同时借鉴日本枯木山水造园手法,运用抽象写意设计手法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发展实现了更大的发展,园林建设技术也不断得到更新,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运用数学技术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更好运用传统园林建设元素提供了方便,比如运用数学技术可以对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可以利用图层叠加技术按照景观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可以对景观的场地可以进行数字分析,还可以对景观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坡度等进行数字模拟,更加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园林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对于当前现代景观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丰富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传统园林建设手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注意对传统文化层面设计的继承和延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手法,不断创新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新技术和新思想,才能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既能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1]谢海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冯晖武,涂娟娟,杨壳.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建手法之一,其是一种在人类视力所及范围内,将美好、宜人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段。近年来,借景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们创造了美观宜人、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住户的身心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都市市景。
某种意义上,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质量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就目前而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由物质要素及精神要素构成,其中物质要素囊括人工要素及自然要素。自然要素包含水体、地貌、气候、山石及植物等,而道路、建筑及设施是人工要素的主要成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精神要素包含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等。从本质上看,精神要素是抽象化的,在景观设计中合理地利用精神要素能够有效地体现现代居住区的人文气息及文化内涵,而物质要素是具化的,其是客观存在的,有效地利用物质要素能够打造出和谐美观的居住区景观形象[1]。
空间借景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常用技法,其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之中。通俗地讲,借景手法的目的是利用周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来增添景观设计工作的魅力,使人们置身于景观之中能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够被景观深深地吸引,流连忘返。应当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目前,城市居住用地日趋紧张,居住区空间一般较为拥挤、狭窄,在此情形下,景观设计师利用先进的借景手法来使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住户足不出户便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妙之处。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运营借景手法能够有效地拓宽人们的视野,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美化环境,展现居住区域的人文背景。借山水、借动物、借植物等是借景工作的主要内容,将大量自然景物“借”到居住区内,极大程度地增强居住区环境的可观性。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借景手法将大量景物移至居住区中,不仅能够使居住区的环境更加地美观和谐,还有利于住户放松身心,能够缓解住户的心理压力[2]。
①把握城市的风貌特征。现阶段,住宅区俨然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构成成分,因此,住宅区的景观对城市总体景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工作中,应当有效地把握城市的地貌特征。具体的住宅区设计应当与城市的整体自然地貌相适应、相融合,如果城市背靠群山,则住宅区应当适当地多添设一些假山,若城市面朝大海,水域密集,则应当在住宅区中多设置有关“水”的元素。②联系城市的经济特征。在运用借景手法来设计居住区景观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联系城市的经济特征,如此能够是居住区景观更加地契合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举个例子,山西大同是举世闻名的“煤都”,该市中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适当地结合煤炭经济,例如在居住区中种植一些红色的花卉、树木,如此能够给人以红红火火的感觉。在主打科技产业的上海、杭州等城市中,景观设计师可以在居住区内设置一些采用了先进技术的设施,例如布设音乐喷泉,如此能够有效地体现住宅区的科技感。
现代居住区中中尺度空间借景的基本模式。在园林设计艺术发展的初期,艺术表现手法相对较少,而目前,随着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中尺度空间借景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现阶段,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住户渴望自身所生活的空间具有层次感、美观性,而中尺度的空间借景手法正可以有效地满足住户的心理诉求[3]。某居住小区项目分为二期开发,属于园林式住宅小区,在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应用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成效。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按照实际理法来划分,则可以分为借外景及借内景,业界又将内景借称之为对景。我国的传统园林中,财力雄厚的园林主人一般将水域作为构图的虚拟中心,这种做法在江南水乡的园林中尤为常见,典型代表为苏州园林。当前,许多现代建筑区沿袭了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模式,围绕着“水”来做文章,即在水边布置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
就目前而言,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中虽有大量的园林,但与古代园林相较,现代园林似乎缺乏一丝韵味,如果在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中完全照搬照套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则极有可能促使现代园林成为“四不像”,难以吻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笔者认为,在应用小尺度空间借景手法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取古代园林设计之精华、弃其糟粕,寻找最适合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借景手法,在实际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确保情景与周围的景色相融合、相协调,不会令人产生突兀感[4]。借声是小尺度借景手法的重要构成成分,被人们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之中。所谓的“借声”指的是将自然界中的声音“借”到相应的景观之中,从而使景观散发出自然气息,是人们在都市之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借声已不再局限于借自然之声,“声音”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有借歌声、借乐声等。目前,不少城市居住区中设置了音乐喷泉,喷泉在喷水的的同时向外传递美妙的歌声,使人们既能够欣赏到美妙的喷泉,又能够享受悦耳的声音,一举两得。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引入借景手法有效地提升了居住区景观的层次感与自然感,进一步强化了住户的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不断地完善与革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运用借景手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空间借景的方式进行完善,实现巧妙利用空间借景技法的目的。应当提升对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在正式开展设计工作前对居住区进行考察,选择采光及通风较好的区域。绿色植物能够舒缓人的心情,因此,应当多选择一些绿色性植物。除此之外,应当利用独特的绿化草坪、景观建筑等因素来表现居住区的特殊韵味,设计人员要善于站在居住者的角度上思考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多倾听开发商及住户的意见与建议,结合人体工程学、建筑美学等学科的知识来最大程度地保障景观设计工作的质量。
源自园林设计的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居住区景观的层次感、为住户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广大的景观设计人员应当掌握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借景手法的精髓,照顾到住户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景观设计工作质量。
[2]李书文,王美娟,贾喜棉,张立清,郑秀梅.浅谈借景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1(4):78~79.
现代别墅市场日渐成熟,庭院作为别墅业主个人的私有空间,他们想要通过别墅庭院的景观设计表达对高雅艺术、文化的追求。本文通过对现代别墅庭院的深入分析,探讨现代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趋势与发展空间。
1.1私密性。现代别墅庭院的设计不仅能满足庭院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将庭院设计成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满足精神上的追求。别墅庭院作为业主完整的私人空间,庭院的设计要满足业主的喜好。根据业主不同的要求,别墅庭院的设计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1.2延展性。庭院作为别墅室内空间的延续,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活动场所。在有限的庭院空间内,利用庭院自然景观,开阔视野,让人感受自然的魅力。1.3丰富性。别墅庭院除满足居住的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对其内部环境的功能、审美、舒适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第一,过分追求形式。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小部分设计师追求形式上的景观设计,忽略了庭院文化及精神上的需求,一是忽视场所的地域性,没有结合本土文化,更多的是人文景观;二是忽视水景的设计,没有考虑湿地、水生植物的运用;三是忽视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硬质景观过多。第二,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庭院景观设计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生搬硬套外国的设计风格,脱离了本土的庭院景观文化,设计的庭院景观相似性很高,缺乏独特性和多样性。第三,从现有的庭院景观设计上来看,庭院的铺地过多,铺地的材料与周围的建筑、景观环境不融合;庭院景观缺乏整体性,植物选取不考究,细节设计寥寥无几。
别墅按照庭院面积分为高档、中档和经济型三种,庭院面积分别为250㎡以上、160㎡到250㎡、130㎡到160㎡。无论设计哪种类型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建筑与景观的统一、人与景观的统一,还有环境绿化。庭院景观设计涉及的门类众多,有美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是设计中较复杂的学科。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别墅的庭院景观设计也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自然、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3.1自然景观的塑造。目前设计师在设计庭院景观时,往往没有利用好自然资源,一味地建设人文景观,使我们也远离了质朴的庭院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庭院自然景观的优势。3.2地域文化的表达。设计师在设计庭院景观时,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从庭院本质入手,用现代简洁的形式表现出庭院景观文化的丰富内涵,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别墅庭院景观。3.3人与景的“天人合一”。现代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景观环境。设计师在设计庭院景观时,要以功能性为主,注重特定场所的精神与情感的交流,注重外部景观与内部景观环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从具体的设计上来说,现代别墅庭院景观的设计趋势有:第一,现代简约主义风格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是近年来受人们喜爱的风格。简约主义的庭园景观设计的特点:一是化繁为简,将繁复的庭院文化内涵用最简单、直接的形式表现;二是自然生活化,庭院的本质功能就是让人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保持心情愉悦;三是创造性,在庭院景观的植物选择、材料的选取、空间的构造以及灯光的配合上具有极强的创造性。第二,开放式的庭院景观设计是未来的流行趋势之一。开放式的庭院没有墙的围合和隔断,其设计风格特点为景观视野的开阔即自然平台的搭建,自然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第三,生态庭院景观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在庭院景观的规划、设计、施工与养护等环节,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消耗。
4.1植物元素。在庭院景观的植物选择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植物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选取适宜的植物品种,注意植物各个种类的搭配、色彩的搭配、植物层次的变化和季节的变换等。4.2水体元素。水是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增加了庭院景观的灵性和动感。在寒冷的北方,水景的设计是一个难点,既要节约水资源,又要保证冬季的观景效果。一般采用小体量维护水景,并且做好保护措施。4.3构筑物。构筑物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烘托气氛,要合理设置构筑物,尺寸不要过大,原汁原味地展现构筑物自然的面貌。4.4铺地。铺地材料大多选取砾石、砖、木板,给人亲切之感。砾石代替草地,减少管理时间,且造价低。木板作为连接室内与户外的方式,应做好防腐工作。砖是现代别墅庭院大面积使用的铺装材料,形状、纹样、颜色和质地都要与庭院景观环境搭配。
随着人们对别墅环境与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日渐增加,设计师在设计别墅的庭院景观时,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更好地反映别墅庭园景观的精神与文化。对现代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与新思路,因此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是指合理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为人类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与传统造园相比,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大众群体,它为人类和其他物种服务,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突出植物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构成功能、美化功能与生态功能。因此,现代景观设计要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营造足够的绿地和绿化,设计建造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使人们通过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类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创造共鸣,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1],可见园林植物空间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空间通常是由山、水、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异的多种形式的空间组合[2]。同时,园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可见,园林植物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
正如凯文·林奇所说,“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3]”,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物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
垂直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构成的一个面,是园林植物构成空间的最重要表现。垂直分隔面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首先,树干如同直立于外部空间中的支柱,他们多是以暗示的方式来表现垂直分隔面。其次,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影响着空间的围合感。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夏季较封闭,冬季较开敞。落叶植物是靠枝条暗示着空间范围,而常绿植物在竖向分隔面上能形成周年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
大中型乔木的树冠相互连接,构成了园林植物空间的覆盖面。植物空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枝点高度在人的身高以上的枝叶形成,它限制了伸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相关。夏季枝叶繁茂,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园林植物空间与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构成了四季分明的景象变化。植物的这种时序景观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具有浓密树叶的树丛能形成一个个闭合的空间,秋冬季来临时,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其次,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也十分引人注目,通常叶色、花色在一年四季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可见,园林景观是一种生命的景观,它是动态变化的。
植物空间以时间维度为导向,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通过多样的变化方式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这种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空间的大小形态只是由基面和限定该空间的竖向分隔面决定,但在该空间内,竖向分隔面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处其中,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容易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运用草坪和花卉外,应推广使用生命力强、易于养护管理的地被植物来营造此类空间。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方向性强,指向开敞面,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园林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空间类型(如图1)。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封闭面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层配置方式,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这类植物空间的营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如两旁植有密林的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空间。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此类空间的营造宜采用枝叶茂密的高大乔木,增强纵深感,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绿量,提高生态效益。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中间空旷,形成了一个方向垂直、向上敞开的垂直植物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面是敞开的,使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纪念性园林中常出现这种空间。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能够构成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围合感更加强烈,而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多见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及防护林带,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群落结构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生态效益最明显的空间类型。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首先要考虑其生态功能,模拟自然界植物群落空间进行营造,其次要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合理配置。
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就是要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适当引入植物新品种,构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是城市绿地的最佳结构。城市绿化需突出乔木,但如果为了采光、通风,遮荫的比例也不宜过大,绿地内灌木需占一定比例,地面力争全部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盖。
多样性的树种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可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4]。城市绿地群落多样性的取得可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种间关系,适当引进外来物种,在不同地段精心选择冠型优美、寿命较长的骨干树种,结合一定的速生树种,并引进鸟嗜、蜜源类绿化植物,形成稳定而各具特色的群落类型。当然,群落多样性并不是无主次、千篇一律的多样性,应该以一两种基调树种为主体形成密度合理、结构优化、自然稳定、高效多能的多样性群落。
“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地表现了园林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明暗虚实等的对比,产生多变而感人的艺术效果,使空间富有吸引力。曲折婉蜒的河道,时窄时宽,两岸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使整个河道空间时收时放,景观效果由于空间的开合对比而显得更为强烈。植物亦能形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如林木森森的空间显得暗,而一片开阔的草坪或花坛则显得明,二者由于对比而使各自的空间特征得到了加强。植物构成的空间虚实对比则是在于通过各种植物的艺术搭配营造出或开敞或封闭的灵活多变的空间环境。
在园林中,常利用植物材料来分隔和引导空间。在现代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在规则式园林中则常用植物按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显得整洁明朗,井井有条。其中绿篱在分隔空间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可以达到多样的空间分隔效果。不同植物空间的组合与穿插,同样需要不同的指引手段,给人的心理上以暗示。利用更具造型的植物来强调节点与空间,可达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
园林植物通过树干、枝叶形成一种界面,限定一个空间,通过在界面的不同处疏密结合,添入透景效果形成围、透空间,人走其中,便会产生兴奋与愉悦的感觉。相邻空间之间呈半敞半合、半掩半映的状态,以及空间的连续和流通等,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如图2)。一般地说,植物布局应讲究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树应栽的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使空间景观能够互相渗透。总体来说,园林植物以其柔和的线条和多变的造型,往往比其它的造园要素更加灵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一丛竹,半树柳,夹径芳林,往往就能够造就空间之间含蓄而灵活多变的互相掩映与穿插、流通。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已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将乔、灌、藤和草坪、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空间,营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空间。这些植物空间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改变,原本的开敞、半开敞空间可能最终会成为覆盖空间或封闭空间。因此,在进行植物空间营造时,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还应对植物的空间特性、色彩属性等艺术构素的特性有熟悉的了解,并挖掘其形态及组合的可塑性及多样造型,使各类园林空间巧妙组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凯文·林奇著,黄富厢译.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韩轶,高润宏,刘子龙等.北方城市森林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9~13.
文化是民族的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1]。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各式各样的庭院景观应运而生,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知,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渗透与影响愈发明显。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庭院景观设计,并进行结合,使设计体现独特的民族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愈发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倾向于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人与自然环境互动性不断增强,庭院在人们生活中的功能愈发放大公海贵宾会。在庭院设计中不断强调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讲究文脉、赋予景观设计更深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文化元素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更为成熟,既有利于庭院景观设计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传达和保留传统文化,体现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道教、佛教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为主要构成特征[2]。在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经历不懈斗争,不断积累,实践和开拓,创造出灿烂光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也有无形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庭院景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成为十分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是从传统文化中所提取出的最精粹、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的存在形式和表现都具有特殊的功能价值和精神意义。而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是建筑与景观结合的公共或私人区域,所追求的是观赏性与功能性的统一,完全体现了景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设计元素是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符号,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庭院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符号,将其运用到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可以使最终设计出来的庭院景观作品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由此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受到经济、政治、信息全球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众对于审美认知有了新的提升,同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艺术与设计的创新源于对传统的深刻认知与传承[3],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庭院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好的保留和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符合当前市场和人们的价值消费观念,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丰富设计的内涵,提升设计的附加值[4],在设计中体现出精神线索,有利于促进当代庭院景观设计的发展。
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庭院景观设计中,大到从整个庭院空间布局框景上的应用,小到铺装小品的样式和装饰纹路的修饰。园林艺术是创造美的手段,更是贴近自然的途径[5],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实现了创新和发展。在强调中国特色、市场青睐中式传统的今天,传统文化元素应该如何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应用和体现,如何在庭院景观设计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受到人们的激烈探讨。
中国传统美学大多认为,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才是线],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吸取传统文化和谐、整体、包容的精神文化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园林景观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强调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框景、分景、障景、仰景、仿景等传统古典园林手法进行造园,可以巧妙的在有限狭小的空间中,突出以小见大、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又如苏州中航樾园庭院景观,通过造景,在有限局部的空间营造蜿蜒曲折的水景,意境优美,完美的诠释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境,同时人造溪流也将场地进行了巧妙的划分,也体现了山水文人寓意。
传统符号元素。传统符号元素是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图案、文字、风水、五行等不同的文化种类进行抽象、简化的处理表达。中华纹样在七千多年中兴衰演变[7],以图案文字为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各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图案和纹路,仰韶文化的彩陶鱼尾纹、马家窑的回纹、商朝的饕餮纹、龙凤纹、汉代的几何纹等,还有汉字中常用的“福”、“寿”、“孝”、“囍”等。将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抽象的简化,融入到庭院景观设计的铺装纹路,小品装饰纹样中,与现代设计造型相结合,既能提高景观小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传播文化,实现文化应用与传承的巧妙结合[8]。
传统色彩的运用。传统装饰色彩是从中国古代传统常使用的颜色中提取,如中国红、黑色、纯白、青花。色彩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美感,美的本质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9],如同中国传统节日悬挂的红灯笼,红色黄色搭配往往寓意着吉祥好运,在庭院景观设计小品灯饰中使用点缀,营造出喜庆、热闹、和谐的氛围。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使用黑白两色搭配,通过简单的色彩对比,带来静谧典雅的气氛。
传统动植物形象的运用是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龙虎、龟鱼、狮兽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动物形象和梅、兰、竹、菊、荷花等人物寓意中进行提取。在中国古代,舞龙、神龟、瑞兽等都是代表性的传统动物形象。例如庭院中的石狮雕塑,既具有装饰观赏价值,同时也起到辟邪的作用。例如庭院景观中的植物搭配,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梅花代表傲骨坚毅的品格等。面对一些经典元素,人们绝不能只做单纯的加法,而是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线结语
墓园是随着人们对自身死亡葬墓意识的出现而随之产生的,它的出现凝结着人类的历史文化与古老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行急剧发展,城市可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但是墓园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规模却在逐渐地扩大,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以及规划,设计出具有当地人文内涵、规划合理且宁静的城市现代墓园,这对解决城市用地矛盾、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园林基本术语行业标准》的行业标准中,把墓园定义为:是一种园林化的公墓。它不再是一个孤立、有边界的特殊性的景观场所,而是设计变化成为了一种城市生态、且开放的绿地,能够很好地融合于城郊的自然景观,并且能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是我们整体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墓园可以说是城市公墓的一种现代化的演变结果。从定义上看,墓园是园林化的公墓。所以,公墓原有的殡葬功能只是现代墓园中的一个隶属性的功能。城市现代墓园还包括着以往的公墓所不具备的生态、休闲、教育等其他的一些功能。
2.1强调墓园景观的时代性。墓园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公海贵宾会,不同时期的墓园都反映出了人们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在墓园的景观设计赋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征,表达出现代的文化背景与人文底蕴。2.2强调墓园功能的多样化。从古至今,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信仰的人们按照其当地的风俗习惯形成了各种葬式,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埋葬亲人,寄托哀思之情。但是发展到现代社会,城市现代墓园则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功能。设计师们对原有凌乱的墓地进行了统一整体的规划设计,增添一些公共小品设施,营造设计出具有自然美的墓园景观,使得墓园具有了公园的休闲功能。城市现代墓园园林化之后,墓园可以成为一种园林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墓志铭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成为精神财富的集中展示区。2.3营造纪念性的环境氛围。墓园是一个生死对话、承载着人们记忆的空间场所,具有着十分强烈的纪念意义,在这里,通过各种丧葬仪式来延续着与死者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墓园之中需要运用各种空间艺术的设计方法,设计构成了不同的空间与场所,尽量营造出墓园的纪念性的环境氛围。2.4运用景观元素表达象征意义。在墓园景观设计中运用象征性表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设计手法。在古埃及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石像,都象征着各位帝王生前的仪仗。而南京中山陵园中的设计则是以钟为象征,是从孙中山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这句话中得到灵感与构思,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畏之情。2.5中国墓园建设现存的问题。当前,在中国,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亡,而现有的墓园数量与墓园中的墓穴数量远远不够这个数量的人使用。此外,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管理,对墓园的土地申请与建设等相关规定越发严格。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墓园管理者没有考虑到节约土地资源,保持墓园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而只是片面地追求墓穴的容积率、墓穴出售价格与投资回报率,造成了很多墓园的不合理规划,缺乏科学的设计规划,还是多采取着传统的葬式风格,缺乏多样性,大体量的墓园多,而微型墓园少,墓园的铺装面积过多,而绿化面积稀少等现有的一些问题。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人们与生与死这个必然命题有了全新的思想观念,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生离死别。城市现代墓园的发展正努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墓园给人的不再是阴森、恐怖的感觉,而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份祥和与安静的气氛。现代墓园公园化的理念也必然会成为当前墓园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也让人们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与感悟的公园,它是一个后天的人造环境,也是环境造人的一种人文互动系统。因此我们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景观墓园势在必行,但同时这又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1]林小青,任彝,胡刚.浅谈创造地域特色的墓园景观———以宁波同泰嘉陵墓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02)
领域感是人们建立在对所处区域明确认知基础上的一种情感,是人们对居住环境最基础的心理感受。明确的空间划分会让业主对该空间产生强烈认同感。传统的别墅庭院空间多呈方形,这种极易形成中轴对称的格局具有天然的等级意义。庭院空间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不论是物质需求还是心理感受上均属于私人领地,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领域感需求。别墅庭院空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要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性需求。别墅庭院的舒适性由很多因素集合而成,如空间的合理分配、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庭院植物的生长态势、气候的影响及时尚的景观小品等公海贵宾会。人们选择别墅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由于每个家庭的生活结构及需求都有所不同,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业主的喜好和需求量身订做。
1.植物。植物在景观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植物绿化不仅能够体现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烘托庭院风格,还起到改善微气候环境,柔化边界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要从业主的使用功能、行为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与场地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植物树木。日照时长较久的空间,选择具有冠幅较大、遮阴效果好的树种。靠近道路的庭院选择树形高大、生长周期较短的乔木,有效阻隔车辆带来的噪音污染。当庭院建筑较高时,选择挺拔高大的树种,反之,就选择形态优美、低矮的植物,保证楼上住户的远眺不被阻挡,并结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立体种植,丰富庭院绿地的层次。2.铺装。铺装在庭院中通常作为主景的搭配或点缀。通过变化丰富、形式多样的铺装,影响着庭院的整体风格,有装饰空间的效果,并起到引导、分隔空间的作用。铺装园路具有导向性,达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串联起各个景点。庭院铺装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色彩、形状、尺度、质感这四个设计元素中寻平衡点。硬质铺装是将人工制作的具有一定造型尺寸的硬质铺装材料,按照一定的施工流程铺设于地面。软质铺装主要指草坪、地被和木质铺地等,与硬质铺装是相对的。铺装要求平稳坚固、耐磨防滑,便于后期清洁。3.水体。水是庭院中灵动的视觉焦点,是庭院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从调节微气候环境的角度,还是从提升庭院景观品质的角度,在庭院中营造水体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庭院中的水体多是人工化水景,有叠水、喷泉、池塘、墙体水景及微型水景等方式,它的特点是小而精致。在做池时要深浅适宜,大小适中,水体设计结合现场环境,融入桥、驳岸、汀步等景观元素,可用水生植物装点水面,使水景生动活泼,营造出别样的视觉感受。4.景观小品。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庭院景观,景观小品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包括坐凳、灯具、雕塑、花钵、假山等。别墅庭院给人创造出高贵、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满足了居住者对回归自然的热切渴望,而景观小品就是这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通过隐喻、模仿等手段进行设计,与庭院景观相呼应,串联整个空间,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从而提升别墅庭院整体的景观品质。
1.风格化。庭院景观的风格影响着整个庭院的格局,它反映业主对于理想生活环境的诉求。根据业主的审美特点、闲暇时间和经济水平,可以将庭院分为简约式、自然式和规则式。如果业主生活节奏较快,事务繁忙,在设计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后期维护,倾向简约式。自然式庭院,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避免规则的设计手法,使用形态自然的材料与结构,避免线条生硬的硬质景观。规则式的庭院又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对称式表现稳重大方,不对称式的设计倾向活泼生动。2.功能性。庭院是人为化的自然空间,作为室内空间的外延,展示着生机勃勃的气氛。人们在室内空间进行生活、休息、接待等活动,在庭院亲近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庭院景观在设计时结合业主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为业主及家庭成员提供满足日常休闲活动的功能性服务设施,比如凉亭、户外桌椅、休闲秋千、室外健身器材等,为业主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休憩娱乐环境。3.生态性。别墅与其他类型住宅的最大区别就是拥有独立私密的室外绿化区域,它彰显着业主的个性审美及兴趣爱好。庭院景观在设计时要尊重现有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如水体和原有地形等,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规避或削减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营造绿色生态的庭院环境。4.技术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与技术开始更新换代,这些技术体现在材料、设备、光学、结构、工艺、施工等方面,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景观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庭院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舒适化。新型的玻璃、塑料、金属、木塑复合材料等曾经从未尝试的材料,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些高科技设备在景观空间被普遍使用,如植被水分遥感监测、庭院灯智能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在未来的庭院景观发展趋势中,新的技术材料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了解并接受。5.艺术性。别墅庭院景观在视觉上讲究艺术性原则,这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满足六个原则:均衡、比例、韵律、对比、和谐、质地。均衡是人对其视觉中心及两侧景物感觉体量质量相产生相同的趣味性,在景观布置时不能让人产生失衡感。景观元素的比例要恰当,小到一石一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大到局部与大环境的比例,都要合乎尺度。为了突出某个景观,将色彩、体量、质地与之相对的景观与其共同表现,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给业主一种鲜明的审美感受。一个优秀的庭院景观,不仅整个空间环境自然和谐,各景观元素同时还能保留自己的个性。
1.项目背景。本项目庭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机场路水墨秦淮别墅区内,背靠无想山,自然环境优越,周边交通便捷。别墅庭院占地面积1084.37㎡,北面为陡坡。别墅前后两个地块都需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景观位于别墅南院,别墅右侧面积狭小,以隐蔽式植物种植为主。场地南北地势高差较大,北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地势平坦,另一部分为陡坡。依照甲方要求对南院进行土方工程。2.设计原则及要点。以沉稳的中国传统园林形式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现代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高品质现代生活空间,体现超脱喧闹都市的悠然生活景象。在设计时强调休闲与品味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地貌特征,满足空间层次。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家庭成员所具有的不同需求,打造长幼皆宜的庭院景观。并从溧水的无想山,十里秦淮水,古镇的窄巷,老街的青石板,古城墙的墙砖和江南园林的漏窗等南京地域元素中寻找灵感,融入设计方案。通过多种手段为业主的冥想、幽思、游憩提供可能性,使庭院达到“可居可游”的效果。3.溧水区芳茵园庭院景观详细设计。总体规划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基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基地南院占地475㎡,地势平坦开阔,与无想山相邻。“仁者乐山,智者见水”,因而在规划中采用“山水设计”,采用传统造园中的借景等手法使无想山的自然景象与水景结合,将中国人的山水理想融于一园。其总平面图如(图1)。(图2)的设计借无想山成背景,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对景、框景、借景、远眺等多个层次的空间视线组织,在视线的开、闭、转、合等方面进行精心打造。主入口接竹廊汀步,将小桥、水塘、亭廊、草坪结合。在材料运用上,结合中国传统的青石板、瓦片等元素与各类现代材质的巧妙结合,将传统造园的气韵和意境保留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富有诗意的景观。东侧的竹廊汀步处,进行竹子的栽植,烘托出幽静的氛围,在心理上缩短了汀步的距离。借周边别墅及远山、树林,轻松地远眺风景。设计结合座椅树池和休闲运动场地,并保留原有的菜园重新进行梳理。此外,在规划过程中强调传统中式住宅园林空间的步移景异,层层空间相互引导、相互渗透,同时各个空间赋予其不同的用途及文化含义。在植物配置上以竹子、鸡爪槭、罗汉松等为主,搭配各类花卉、色叶植物在形成独特的氛围的同时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在规划过程中以传统造园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手段进行适度创新,创造出独特而具有诗意的栖居院落。
庭院景观设计在满足业主生活功能需求,提高生活品质追求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于景观艺术性的表达。通过对于别墅景观艺术的设计,获得最大限度的优质景观空间。在营造别墅庭院景观的时候,植物和水体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别墅庭院景观的材质选择对于景观效果具有重要的提升意义。一个氛围和谐,环境优美,满足功能的别墅庭院景观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需要设计者具有跨学科,以及跨界的设计思想和手法。
现代景观设计是指合理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为人类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与传统造园相比,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大众群体,它为人类和其他物种服务,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突出植物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构成功能、美化功能与生态功能。因此,现代景观设计要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营造足够的绿地和绿化,设计建造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使人们通过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类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创造共鸣,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1],可见园林植物空间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空间通常是由山、水、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异的多种形式的空间组合[2]。同时,园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可见,园林植物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
正如凯文·林奇所说,“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3]”,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物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
垂直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构成的一个面,是园林植物构成空间的最重要表现。垂直分隔面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首先,树干如同直立于外部空间中的支柱,他们多是以暗示的方式来表现垂直分隔面。其次,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影响着空间的围合感。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夏季较封闭,冬季较开敞。落叶植物是靠枝条暗示着空间范围,而常绿植物在竖向分隔面上能形成周年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
大中型乔木的树冠相互连接,构成了园林植物空间的覆盖面。植物空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枝点高度在人的身高以上的枝叶形成,它限制了伸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相关。夏季枝叶繁茂,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园林植物空间与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构成了四季分明的景象变化。植物的这种时序景观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具有浓密树叶的树丛能形成一个个闭合的空间,秋冬季来临时,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其次,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也十分引人注目,通常叶色、花色在一年四季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可见,园林景观是一种生命的景观,它是动态变化的。
植物空间以时间维度为导向,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通过多样的变化方式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这种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空间的大小形态只是由基面和限定该空间的竖向分隔面决定,但在该空间内,竖向分隔面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处其中,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容易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运用草坪和花卉外,应推广使用生命力强、易于养护管理的地被植物来营造此类空间。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方向性强,指向开敞面,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园林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空间类型(如图1)。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封闭面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层配置方式,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这类植物空间的营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如两旁植有密林的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空间。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此类空间的营造宜采用枝叶茂密的高大乔木,增强纵深感,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绿量,提高生态效益。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中间空旷,形成了一个方向垂直、向上敞开的垂直植物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面是敞开的,使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纪念性园林中常出现这种空间。3.6完全封闭植物空间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能够构成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围合感更加强烈,而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多见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及防护林带,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群落结构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生态效益最明显的空间类型。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首先要考虑其生态功能,模拟自然界植物群落空间进行营造,其次要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合理配置。
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就是要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适当引入植物新品种,构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是城市绿地的最佳结构。城市绿化需突出乔木,但如果为了采光、通风,遮荫的比例也不宜过大,绿地内灌木需占一定比例,地面力争全部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盖。
植物空间以时间维度为导向,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通过多样的变化方式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这种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空间的大小形态只是由基面和限定该空间的竖向分隔面决定,但在该空间内,竖向分隔面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处其中,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容易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运用草坪和花卉外,应推广使用生命力强、易于养护管理的地被植物来营造此类空间。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方向性强,指向开敞面,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园林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空间类型(如图1)。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封闭面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层配置方式,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这类植物空间的营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如两旁植有密林的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空间。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此类空间的营造宜采用枝叶茂密的高大乔木,增强纵深感,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绿量,提高生态效益。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中间空旷,形成了一个方向垂直、向上敞开的垂直植物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面是敞开的,使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纪念性园林中常出现这种空间。3.6完全封闭植物空间
垂直向上类植物枝干能够构成紧密的竖向的空间边界,当此类植物和低矮的水平展开型植物配植时,人的视线被封锁严密,围合感更加强烈,而高大的乔木作为上层覆盖整个空间时就形成了完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多见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及防护林带,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群落结构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生态效益最明显的空间类型。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首先要考虑其生态功能,模拟自然界植物群落空间进行营造,其次要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合理配置。
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就是要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适当引入植物新品种,构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是城市绿地的最佳结构。城市绿化需突出乔木,但如果为了采光、通风,遮荫的比例也不宜过大,绿地内灌木需占一定比例,地面力争全部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盖。
多样性的树种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可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4]。城市绿地群落多样性的取得可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种间关系,适当引进外来物种,在不同地段精心选择冠型优美、寿命较长的骨干树种,结合一定的速生树种,并引进鸟嗜、蜜源类绿化植物,形成稳定而各具特色的群落类型。当然,群落多样性并不是无主次、千篇一律的多样性,应该以一两种基调树种为主体形成密度合理、结构优化、自然稳定、高效多能的多样性群落。
“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地表现了园林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明暗虚实等的对比,产生多变而感人的艺术效果,使空间富有吸引力。曲折婉蜒的河道,时窄时宽,两岸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使整个河道空间时收时放,景观效果由于空间的开合对比而显得更为强烈。植物亦能形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如林木森森的空间显得暗,而一片开阔的草坪或花坛则显得明,二者由于对比而使各自的空间特征得到了加强。植物构成的空间虚实对比则是在于通过各种植物的艺术搭配营造出或开敞或封闭的灵活多变的空间环境。
在园林中,常利用植物材料来分隔和引导空间。在现代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在规则式园林中则常用植物按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显得整洁明朗,井井有条。其中绿篱在分隔空间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可以达到多样的空间分隔效果。不同植物空间的组合与穿插,同样需要不同的指引手段,给人的心理上以暗示。利用更具造型的植物来强调节点与空间,可达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
园林植物通过树干、枝叶形成一种界面,限定一个空间,通过在界面的不同处疏密结合,添入透景效果形成围、透空间,人走其中,便会产生兴奋与愉悦的感觉。相邻空间之间呈半敞半合、半掩半映的状态,以及空间的连续和流通等,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如图2)。一般地说,植物布局应讲究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树应栽的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使空间景观能够互相渗透。总体来说,园林植物以其柔和的线条和多变的造型,往往比其它的造园要素更加灵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一丛竹,半树柳,夹径芳林,往往就能够造就空间之间含蓄而灵活多变的互相掩映与穿插、流通。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已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态位、占据不同的空间,将乔、灌、藤和草坪、地被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空间,营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空间。这些植物空间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改变,原本的开敞、半开敞空间可能最终会成为覆盖空间或封闭空间。因此,在进行植物空间营造时,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还应对植物的空间特性、色彩属性等艺术构素的特性有熟悉的了解,并挖掘其形态及组合的可塑性及多样造型,使各类园林空间巧妙组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凯文·林奇著,黄富厢译.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韩轶,高润宏,刘子龙等.北方城市森林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9~13.